2013/4/23

〔座談會紀事〕錄像藝術沙龍-曾御欽


活動主題:錄像藝術沙龍#1
活動時間:04.20(六)14:00~16:30
主講人:曾御欽、蔡家臻
參與人數:10人

\
大部分的人一聽到「視覺錄像藝術」,第一反應往往是「看不懂」。沒有明星、沒有劇情、常常節奏萬分緩慢……這樣的影像,到底要表達什麼?而這樣的作品,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呢?

為了讓大家能更輕鬆的親近藝術、欣賞作品,雲和小客廳特別邀請策展人蔡家臻推薦了三位當代青年錄像藝術家,親自和大家面對面,聊聊作品和創作心情,讓社區裡的朋友們,不用到美術館,也能感受藝術的核心靈感。

第一場分享座談會,我們邀請到的是青年藝術家曾御欽。2004年,他以《有誰聽見了?》奪得「台北獎」而開始受到藝術圈的注意,2007年,30歲不到的曾御欽更受邀參加世界三大雙年展之一的第12屆德國卡塞爾文件展(Documenta),是該屆文件展中年紀最輕的藝術家,而台灣上一次有人受邀參展,已是近半世紀以前的事了。

一開始,曾御欽就先和我們分享了這件作品:《有誰聽見了?》,並娓娓道來當初受邀參展的過程。這件作品中共有五段影像,他提到,這件作品中有幾段影像極具爭議性,每次展出都受到兩極化的反應,甚至有人因此懷疑他的人格。不過,他笑笑地說,這些質疑與評價聽得太多,已經習慣了。

第一段影像,讓孩子們一一站在鏡頭前,往他們臉上潑優酪乳,呈現他們的反應。一般人如果受此待遇,大多是覺得受辱、憤怒;對孩子們來說,卻像一場遊戲一樣,玩得開心。但是,在惡作劇般的遊戲背後,我們卻還是在他們臉上看到了一些細微的表情與情緒,以及隱藏在畫面底下、不容易被注意到的聲音。



第五段影像,創作者請來一對母子,讓母親不斷的對孩子進行各式各樣親暱的肢體接觸,觀察親子之間互動關係的微妙變化,觀照親密關係裡的質變。曾御欽特別提到,當初卡塞爾文件展的策展單位曾為這部作品該歸類在實驗錄像或紀錄片類,有過一番爭執。這件作品創造並觀察了一個真實的情境,經由一個純真孩子的本能反應,讓我們看見了人與人之間複雜的互動線索。



另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熱黑》,是曾御欽在紐約駐村時期進行的作品。他回憶起在紐約駐村期間,陰錯陽差的被安排住進一個條件非常惡劣的侷促空間,讓他好奇起在每擅門窗背後,每個屋子的角落裡,有著什麼樣的故事?於是,他在短短幾週的時間裡,透過少數的人脈和勇氣,試圖進入紐約的不同家庭門戶,拍下這些孩子們在自己的臥房裡,躲藏在床底、衣櫥或是角落的影像。每一組照片各由三張分別是「空間環境、躲藏的孩子、孩子的主觀視線」組成,經過後製成為一致的調性,也更深刻地描繪創作者所欲呈現的心境。


在座談會之後,幾位來參與的社區媽媽和我們聊起,以前覺得這種藝術太深奧了,看不懂。但是今天這樣坐下來欣賞,還能聽到藝術家親自介紹說明,才發現原來這種平常不太會主動去接觸的藝術,也是很有意思又發人深省的。期待下一次的藝術沙龍,帶給我們更多不一樣的嶄新視野!



曾御欽近期在新成立的北師美術館有聯展展出,
歡迎大家前往參觀:【米開朗基羅的當代對話】(2013.04.25~07.25)